ibet国际集团

图片
分享到
作者:ibet国际集团 来源:重庆教育学会

第四届中芬基础教育高峰论坛在谢家湾小学举行


      2018年6月27日至28日,第四届中芬基础教育高峰论坛在谢家湾小学举行。本次峰会由芬中教育协会、重庆高新区管委会、重庆市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芬教育创新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协办,谢家湾小学承办。来自芬兰、国内各省市的专家、领导、教师,及我校全体教师共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此次论坛围绕“基于学生创新发展的课堂变革力”主题,穿插安排了11场主旨演讲,1场沙龙,3节课堂教学,2场教学点评,1场谢小学生辩论赛。既有理论、观念的交流和碰撞,又有中芬教师的课堂实践展示,为参会代表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基础教育和芬兰教育先进发展理念和实践的平台,也分享中芬教育合作典型案例的实践经验。


1.png


      开幕式由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其刚主持,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罗虎致欢迎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综合处王炳明处长、芬中教育协会主席亚力先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宝立、重庆市教委专职督学邓沁泉、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九龙坡区教委主任熊孝良等领导出席开幕式、论坛等活动并讲话。


2.png


      学生创新发展要在真实情境中发生,课堂回归生活。

      PISA考试芬兰国家总负责人尤尼·瓦利亚,芬中教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栋,芬兰曼塔维尔普拉市教育局局长TainaPeltonen,芬兰知名课程设计专家Matti Rossi,芬兰萨沃林纳大学教师培训专家Sari Helena Nyrhinen,芬兰知名环境教育专家AulikkiLaine六位芬兰专家作了主旨演讲。向与会者介绍了芬兰PISA测试概况和创新教育,分享了芬兰未来教师的培养、未来综合学校的建设、新课程和学生评估,芬兰跨学科学习,以及细心呵护孩子的兴趣支持培养创新能力,还对实施户外教学的方法、途径、策略作了分享。


3.png


      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重庆教育评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龚春燕、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刘可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彬等中方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对学生创新力的评价、中西教室文化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剖析 ,还分享了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如学校空间的变革、课程设置的改变、学习关系的重构等思考与实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芬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康建朝和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钟及龙主持论坛活动。


      谢家湾小学刘希娅校长做了《六年影响一生——基于学生创新发展的小梅花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报告。学校基于“六年影响一生”价值取向和“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的学生观,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未来创新型人才特质,提出以课程形态的创新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重新认识课程、教材、课堂的逻辑关系,通过更新课程观念、完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管理等策略,建构和实施小梅花课程。学校课程改革的勇气、实践、成效及未来思考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全程经历、深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生成。

      谢家湾小学周咏老师执教数学《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通过想一想、画一画、拆一拆、围一围等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方式步,利用丰富的学具,让学生经历真实的体验。


4.png


      芬兰Matti老师执教科学《运动中的力》,在明确关于力的几个基本理论知识后,通过分组开展赛车、猜重物等趣味游戏,在巧妙的实验操作中探究力的知识。


      芬兰Sari Helena Nyrhinen老师执教数学《测量和转换》。由关于时区的故事引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体验时间,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课堂上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钟面、纽扣、水彩笔、剪刀、图钉等工具,设计了钟表游戏、计算器活动等几个数学游戏,孩子们深度参与其中,没有汇报和展示,更多地让孩子们经历、体验、感悟游戏的奥秘和乐趣。


5.png


      3节课分别来自芬兰老师和谢家湾小学老师,都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有趣的学习场域,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全程经历、深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生成。“通过各类学具,学生进行真实体验。”刘可钦校长在点评环节表示,课堂上的各类活动设计,提供了更多自由生长的空间,让孩子回归真实、自然地生存状态。李栋老师从抽象到具象、具象到抽象这两钟思维方式的转变评课,剖析了教学背后的数与理的联结。


6.png


      学术沙龙,思想碰撞  

      考试与创新是什么关系?考试制约创造性吗?学生的创新力是否可教?围绕这些话题,龚春燕会长主持中芬教育专家围坐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


      珊瑚小学谭劲校长认为,培养创新力首先在于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要“搞破坏”。广州东风东路小学彭娅副校长认为,创新主要取决于孩子敢不敢想、会不会想,教师应在课堂上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以高质量的提问激发孩子的创造性。九龙坡区进修学院书记江涛认为,发展孩子的创新力要营造适合的教育环境;芬兰专家尤尼·瓦利亚强调通过创造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创新;亚力·安德森先生则认为可以依靠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多参与。